原创中国核工业杂志中国核工业收录于话题#核芯报道12个
◎核芯报道工作室余诗君
时节由春入夏,田湾核电站喜讯频传,田湾核电7、8号机组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全面建成。24年、8台机组,中核田湾人有自己的辛酸和骄傲。
要问田湾与其他核电站相比有什么特色?他们回答说,我们的特色是“人”。
那究竟中核田湾人有何特色?记者近日专访了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从1、2号机组运行,3、4号机组从头到尾全流程统管,5、6号机组生产准备,到7、8号机组筹备开工,他称得上是田湾核电站建设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01
来田湾开荒的“红小鬼”
从“选择题”做到“问答题”
记者:您与田湾核电有何渊源,对其怀有怎样的感情?
张毅:我年大学毕业就来田湾了,当时这儿还叫连云港核电站筹建处,1号机组的位置当时还是个小山头。我那时在工程部门跟着一些老同志跑征地拆迁,去老百姓的地里数苹果苗、养貂场数貂,干了近2年。后来去俄罗斯、大亚湾等地接受运行培训近3年,然后回到田湾现场成为首批操纵员。
早期来田湾开荒建设的队伍被“戏”分为三类人:一类是“老革命”,就是指从核工业其他单位来支援的一些老专家;另一类是“红小鬼”,指的是入职田湾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类是“招来的”,指的是那些从非核行业的单位经社会招聘来的有经验人才。
我就是属于一毕业就来田湾的“红小鬼”。从运行值值长、运行处副处长、运行总监、副总经理到总经理,我是在田湾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对田湾的感情比较深,看着那几个机组,每个机组的故事都是我的“家事儿”。
记者:从运行人员到总经理,成长中您有何体会?
张毅:以前的岗位我面对的都是“判断题”“选择题”,给我的问题就是干或者不干,或者选哪一样干。等到管理公司工作时就成了“问答题”,经常面对的是:我们有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我一路走来是比较幸运的,接受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很成体系的培养过程。20多年里,从工程的前期开发、核电运行调试、建设运营生产体系、工程管理到统管运行、维修、商务等工作,整个过程我都在不断地进行全新的学习锻炼。
特别是1、2号机组的调试工作,我们当时是四班三倒,相当于8天要上6天班,剩下的一个休息日还要翻译规程,辛苦却很充实。等我们把俄罗斯技术与大亚湾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形成我们田湾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运行生产体系后,我又开始了3、4号机组生产准备和调试,后来又接触工程管理工作,把工程搞明白了,又开始统管运行、维修、商务等,干了11年多。
如果没有前面做选择题和做判断题的经验,突然间来做问答题就会很难。
02
田湾最重要的优势
是全链条的人
记者:作为在田湾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您觉得它的优势在哪里?
张毅:田湾核电的一个优势就是这么多年我们工程建设基本上没停过。从年一期工程开工、年二期开工、年三期重启,到今年四期工程开工,工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一直得到传承。另外随着经验的积累、大家管理意识的提高以及借助一些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我们的管理体系也越来越成熟。
但我觉得,田湾最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我们有一批有经验又对这个基地很有感情的人。因为俄方设计和供货方面的原因,一期工程拖期拖了29个月,当时很艰难,大家压力都很大。那个时候国内核电大发展,到处需要人,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没人离职。大家都坚守在这个地方,干不成,谁也不愿意离开。直到一期工程商运以后,才开始有人因为提职调迁等原因而离开田湾。
我们的人员最大的特点是全链条,从前期开发、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行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在这样一群有责任心、讲感情、有经验的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到二期工程我们就实现了提前商运。三期工程中,5号机组甚至提前了3.7个月。6号机组今年6月2日商运,三期工程较计划提前近半年建成投产。
我们的运行团队,也是很难得的一支队伍。5、6号机组运行人员主要来自1~4号机组,这批VVER高级操纵员为了支持5、6号机组运行,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从头学习并最终考取M机型执照。
03
参与铸就攻坚克难、
坚韧不拔的“田湾精神”
记者:请您以个人亲身经历为例,介绍一下田湾人在各个阶段都是如何攻坚克难的?
张毅:我们多年的工程建设经验是,遇到问题必须得以我们为主。充分发挥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期完成后我们总结出了“田湾精神”——“攻坚克难、坚韧不拔”。
印象深刻的是在3、4号机组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像柴油机一开始拖期了八九个月,眼看要影响装料,我们就梳理出来几百个问题,一个一个地“啃”,包括主动调整了冲洗方案;还有当时主蒸汽管道是我们自己组织的清洗方案并实施,连汽轮机厂家自己都没有信心,我们却因为准备工作到位,考虑的困难都提前多次模拟预演,成功实施了清洗。
整个建设过程中出了很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田湾的团队就自己拿主意、出方案,追着各方及时配合把它解决掉。就是这样我们把时间一点一点抠了回来。从3、4号机组开始建设到商运,我几乎一天假都没休过,每天下午都要开调试协调会,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不去有的问题就可能解决不了。
张毅(左一)陪同调研
去年刚过完年就暴发了新冠疫情,很多协作单位的人来不了,当时正值5、6号机组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大家发扬“田湾精神”,共克时艰。做核清洁时,我们甚至调动了全公司的力量,为5号机组能够提前3.7个月商运抢出来了时间。
不管什么问题,不管由谁来负责,我们的原则是——必须得有一个答案,必须得把问题解决掉!这就是我们中核田湾人做事的风格。
04
提倡年轻一代田湾人
致力成为“行家里手”
记者:现在的运行人员和您当年有何不同?您认为一个新的中核田湾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
张毅:每年我都对新来的运行人员说“在一个值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啊!”有一年我突然不好意思说了,因为那年新员工有些是年出生的,我年参加工作,跟他们父辈的年龄差不多了。
我们当时每天面临的都是具体的问题:我要解决什么、要学什么东西,并没有想过几年以后要怎样。但现在的年轻人一来目的就很明确,而且更热衷做管理。
我们人力资源部门招人的时候,有应聘者问:“我到你们单位去,多少年能当总经理?”
社会是金字塔结构,不可能人人都做管理者。我们提倡员工去追求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比如说,提到汽轮机大家就会想到谁,说到主泵又会想到谁。俄罗斯人通常会在一个技术岗位上一干几十年,他们非常专业,而我们国家却很缺产业工人队伍和工匠。
公司现在建立了五个发展通道,比如我们通过搞水泵检修竞赛、电气竞赛等,把一些高技能人才推出去参与连云港市工匠评选、江苏省大师评选等,我们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专才。
记者:您谈一谈公司会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十四五”目标?
张毅:今年我们公司做了一个“”目标路线图,基本覆盖到“十四五”。坚持“以核为本,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多元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生产运行、工程建设、国内外市场开发”三大业务,强化落实“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个思考”管理期望,主动承接落实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及中国核电新时代发展目标,谋划企业新发展方向,以确保“十四五”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江苏核电将继续聚焦核能发电主业主责,积极推进在运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和新建机组按期开工投产;有序落地“核电+”,大力拓展国内外核电技术服务;强化电力营销能力,高质量发展风、光清洁能源,稳步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及综合能源服务;积极研究跟踪前沿技术的开发应用,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试点培育新型技术和敏捷端产业;全面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努力打造核能多堆型综合利用产业群,建设多能互补零碳示范能源基地。
策划
杨金凤
原标题:《“我到你们单位去,多少年能当总经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jfz/1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