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经理 >> 总经理制度 >> 正文 >> 正文

南下的理想主义者

来源:总经理 时间:2021/6/26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南下的理想主义者

?点我就可欣赏歌曲了,??歌词

向上滑动阅览

词:徐南铁

曲:连向先

演唱:熊思嘉

跟着春天的路线

我走进炎热的广州

我想在这里停下漂泊的脚步

我想在这里埋葬剩余的青春

我想在这里找回失去的恋爱

我想在这里开始人生的丰收

可是希望和失望像寒暑交替

寻找和等待消磨着我的理想

我要像雨点融进珠江波浪

珠江只是默默地流向远方

广州、广州!

一个我恨、我爱的城市

恨你却下不了决心离去

爱你却心藏忧伤

广州、广州!

让我的岁月继续伴着你

一百次失望的后面

是一百零一个希望

我的学生刘思彬已经在广州住了12个年头。他是大学毕业时自己从江西跑到广州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不要档案不办手续南下广州的人并不多,有不少人就因为受限于户口、档案而空怀南下之志,至今未能挪窝。刘思彬算得上勇敢,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12年间,刘思彬默默在广州寻找自己的理想,同时娶妻生子,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小伙子成为36岁的中年人,却迄今没有广州户口,也没有买房子。像他这样在广州呆了这么些年的外地人,许多人已经至少弄了个广州郊县的户口,供楼的就更多了。刘思彬也曾赚了点钱,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弄个户口供一套房是足够的,只不过他的眼光总是超越这些,总是将钱投出去,有时候就打了水漂。如今他还租着房住,却并不后悔,依然在寻找各种机会。他早已熟悉了这块土地,融入了广州的生活,适应了市场经济社会,除了户口、房产这种符号性的外在物事之外,他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十足的新客家。

刘思彬做新客家的念头萌发得很早。年,刘思彬还是赣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居然就有过一次向理想发起冲击的“壮举”,目标就指定在珠江三角洲。当时有一个刚刚毕业的校友到广东找工作,听说离惠州市25公里一个叫潼湖的地方有某军垦农场向外搞土地承包,消息传到学校,刘思彬立即就邀了几个同学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凑了4万元钱,投往惠州承包土地。具体事项由那位校友去操作,几个大学生只端坐在校园里做着发财梦。

第一次做资本家,大学生刘思彬血本无归,他的名下欠了一万多元债务。在90年代初的社会话语中,“万元户”还是富裕者的代号,一万元钱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如今说起这事,刘思彬感叹:那时候真荒唐,胆子真大……但是他的追求却就是这样过早地开始了。

年7月,刘思彬毕业了。那年头学校还管分配,当时江西铁山垅钨矿子弟中学有一个分配指标,刘思彬主动要求到那里去。赣南是世界钨矿的主要产地,赣南的钨业曾有过耀眼的繁荣,但钨是制造枪炮和白炽灯泡的原料,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钨的国际市场早已不景气,价格一路下跌,因而所有的钨矿都陷入困境。理想主义者刘思彬却认为,效应不好的单位才有发展的空间。那一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刘思彬不安分的心里也鼓胀着激情。

来到铁山垅钨矿报到,刘思彬领了当月工资元,被安排住在招待所。当时学校还没开学,他独自坐在招待所里,远在广东惠州的潼湖波涛又在他的心里激荡。他展开纸,给矿长写了一封信。

刘思彬在信中提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要求:希望矿长同意投资万元,到惠州潼湖农场承包土地,开发农业。同时他表示,自己愿意去实践此事。

让一个不景气的国营矿山拿出万元,远去广东投资发展农业,而且就交给一个学中文的刚走出校门一个星期的毛头小子!这样的设想非刘思彬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想不出来,或者即使敢想大约也不敢提出来。不知道当时那位矿长是怎样看待刘思彬和他的宏图,他答应半个月之后去惠州考察这个项目。刘思彬还有点兴奋,眼前似乎有曙光闪耀。

但是矿长最终没有去惠州,与许多年轻人常常遭遇的情况一样,刘思彬的大胆设想石沉大海。

刘思彬看看事情没有指望,就琢磨开了。他心想:每月元,即使不吃不喝,要还清那一万多元债务也得10年。他坐不住了,决定不依靠别人,自己奔理想而去。即使没有资本,他也要到理想升起的地方去。

于是,大学毕业生刘思彬只在体制内转了转就离开了,留给他的记忆只有那元钱和写给矿长的一封异想天开的信。

在炎热的夏日阳光下,刘思彬出现在广州街头。

初到广州的刘思彬两手空空,但是心里却很塌实,充满着朦胧的希望。

他应聘在广东省旅游广告公司当了一名广告业务员。这是一种商品社会少有的几乎是来者不拒的职业,成为广州对外来者最大方的收容和慰藉。不少初到广东的漂泊者都有涉足其间的经历,但是真正从广告业务员生涯中完成原始积累者极少,所以干这行的人流动性很大。

刘思彬寄宿在一个中学时的同学家里,开始走街窜巷拉广告。那个同学住在广州的城乡结合部,进城的交通不很方便。从住处到公共汽车站,搭乘摩托车要3元钱,步行则要费一个多小时。刘思彬选择了步行,因为3元钱对当时的他也不是小数。那一段时候,住处附近的人们总能在一大早看见一个小个子青年匆匆地往城里赶,又能在薄暮时见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

可是市场从来就不是慈善家,一分力气并不一定能够换来一分收获。刘思彬每天起早贪黑地奔波了三个月,没有能拿下一份广告的合同。幸好公司每个月发元底薪,他才得以生存,得以去承受这一段艰辛的生活。

但是机会终于来了。年8月,刘思彬应聘进入了一家设在广州近郊的台资鞋厂。那是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刘思彬因为大学本科学历,也因为他的其他素质,成为这家企业的“储备干部”,参加了一个月的学习和军训。那个月的工资是元。而后,他就正式成为这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办企业报,给员工上课,搞各种策划,干得挺不错,受到老板的肯定。他在那家厂一共工作了8个月,几乎是一个月升一级,最后做到了总经理办公室的企划主任,月工资元,这在年的广州已经是不算低的了。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刘思彬主动离开了这家鞋厂,其原因在许多人看来根本就不成其为原因——他觉得老板对大陆员工不甚信任,在那里难以有什么大发展。

刘思彬不像一般人那样“骑驴找马”,先找到合适的去处再辞工。他是从工厂走出来再去寻找新的机会,他相信,走出来肯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不免有些莽撞的做法正是刘思彬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表现。

苍天没有亏待刘思彬,出来不久,他就有了新的目标。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镇泰鞋业公司向社会征求食堂承包人。刘思彬是在学校里吃食堂出来的,知道众口难调,知道一个单位里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就是食堂,但是比起做一个白领,做承包人更加接近刘思彬的理想,对他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尽管从来没有接触过办食堂的事,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镇泰鞋业公司也是台湾人办的,是个大企业,有一万多员工。厂方要求食堂承包人具备办食堂的经验,还需交5万元押金。关于办食堂的经验,可以吹嘘,要糊弄过去也许并不是太难,但是5万元钱是真金白银,绝对含糊不过去。刘思彬和他那位中学同学——也就是他的临时房东——四处设法,只筹得3万元。已经无法可想了,承包的目标却不愿放弃,于是刘思彬就带着这3万元,敲开了“镇泰”老板的门。

不知道是刘思彬的诚恳、稳重取得了老板的信任,还是他办食堂的决心打动了老板,或者是老板实在找不到比刘思彬更合适的承包人,老板居然同意他暂时只交3万元,爽爽快快地就把食堂交给了他。

刘思彬上任了。第一个月,他就把所欠的2万元押金给补上了。当然,他为此欠了一些供应商的钱,但那属于合理的范畴,可以慢慢周转。

我曾到刘思彬承包的食堂去看过一次,食堂很大,菜式很丰富,吃饭的人很多,气氛很和谐,一切都井井有条。刘思彬作为承包人,在企业里的身份很特别,他不需要按照工厂的统一规章制度上下班,可以背着手在厂区闲逛,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把伙食弄好,让员工们吃得满意。他做到了这一点,因而自己的收入也开始增加。

平静的生活总是过得飞快。在上一家厂子里只做了8个月的刘思彬,在镇泰承包食堂却整整做了8年。

8年间,刘思彬把食堂摆弄得不错,赚了些钱,还娶了“镇泰”的一个员工做老婆。那是个湘妹子,帮刘思彬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刘思彬自己也在这8年时间里不知不觉有了发福的迹象。

尽管生活趋向安稳,刘思彬的心里却并不安稳。在承包食堂的8年里,刘思彬一刻也没有放弃超越食堂这个空间的理想。这期间,他几度试图进行小型的资本运作,可惜都不成功。

他曾经想投资办一座娱乐城,但是因为要特批,而且资金有缺口,最终没办成。有一次,几个朋友和他一起商量办一个丝印网板厂,丝印是一种印刷新工艺,可以在塑料、陶瓷等产品上直接印刷图文,市场前景看似不错,但是空手办一个厂并非易事,最后计划流产。参与此事的几个人中,只有刘思彬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他投了几万元作为早期的“启动经费”,结果是全赔进去了。后来又有朋友想涉足下川岛的开发,组织了一个工程队,参与填海工程的投标,刘思彬为此又投进去十几万元。没想到那次投标活动只是一个骗局,投进去的钱也是肉包子打狗。

刘思彬是个豪爽之人,正适合闯荡社会,在口袋里有钱的时候,他总是敢于扔出去,一般不跟朋友计较盈亏。他曾经跟我说:“朋友一场,钱以后还有机会赚……”说话之际,正是他口袋里没有多少钱的时候。

但是那次参与填海工程的投标还是给刘思彬留下了伤痕,他当时以为,白贴十几万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大不了算他在食堂白干一年。没想到祸不单行,因为饮食市场的恶性竞争,那一年食堂的经营亏了,第二年也没缓过气来。这直接导致了刘思彬不久后从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食堂退出。

虽然离开了食堂,刘思彬的心却被饮食业拴住了。不久,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国道边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为“豪会轩”。酒楼是一幢两层建筑,面积很大,墙上挂满了字画,当然都是行货与印刷品。据说经营这样一幢酒楼应当投资万元,但是刘思彬和他的朋友们在手里只有多万时就启动了,这完全符合刘思彬的作风。

“豪会轩”是年2月开张的,正是“非典”肆虐时,但是刘思彬不知道,及至知道,食客已经锐减。如今“非典”已经远去,刘思彬的酒楼却仍处于恢复期。但是刘思彬决不怨天尤人。他说:我们正以这家酒楼积累人才、资金、经验。

刘思彬的理想本来是从政,至今他还常读《制度对话》之类的书。但是他的眼睛盯着饮食业。尽管手上没有多少资金,他的目标大旗却一直高举着。他不无信心地说:做饮食的关键在于个性化,资金的多少不足为据,麦当劳50年前不也是一个无名小店?

南铁文丛第33期

来源

《羊城晚报》年8月,26-28

作者

徐南铁

摄图

徐南铁

南铁文丛

第32期给人多一寸“空间”

第31期“野花”之缘

第30期春在何处

不随流俗、不求闻达、不事夸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jzd/8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