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IVD行业资讯
尽在[体外诊断快讯]APP
编者按
近年来,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方面,有多项重要的临床研究发表,涉及生活方式、血压、血糖、抗血栓以及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年11月6日《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在进博会罗氏展台正式启动。发布会现场CAIVD分别采访了葛均波院士、翁建平教授,他们就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对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浅出分析,二位专家的剖析高屋建瓴,尽显真知灼见,为业界学者在糖尿病及严重并发症防治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工作路径,也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及普通受众提供了正确的诊疗预防知识和科普宣传。现将访谈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葛均波
医院
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青
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医院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
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
CAIVD:请您从一位心血管病临床医生的角度,谈谈目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葛院士:从心血管病临床医生的角度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由于患者感觉不到任何症状而导致就诊延误,个别人群偶尔体检才发现血糖不正常,导致病情延误,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时机。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其次,诊疗策略不规范。糖尿病的表征是血糖升高,但是它所导致的危害有可能是血管各个系统的损伤。比如某个患者得了脑中风,可以检查头部;得了心肌梗死检查心脏……糖尿病可能导致糖尿病坏疽,也就是肢体或足部溃疡,严重的会导致血管坏死。如果这样的话患者可能要去外科或血管外科进行检查。由此看来,只看表征不探究根本原因很容易造成诊疗不规范,导致病人可能在不同的科室都在看同一个病。
第三,由于认识不足致使患者就医已经到达晚期,引起的并发症有心衰、肾衰、脑梗、眼病变甚至失明……这些并发症在糖尿病晚期的诊疗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与营养有关,营养过度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减少,久坐看电视,长时间看手机,体力活动减少,都导致了肥胖和血糖的增高,虽然这是一个医学范畴的问题,但也侧面反应了社会存在的问题。由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对于医生来说难以直接掌控,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也是一大挑战。
CAIVD:由您牵头组织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近年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响应,该中心建设目前看硕果累累。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管理上有什么可以借鉴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方面吗?
葛院士:泛血管疾病的提出是年,当时我做内科学主编的时候发现,这些年医生非常努力,可病人越治越多,医院越建越大,究竟是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思考之后,我认为,糖尿病与泛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的风险。此外,糖尿病也与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肾病等有关。上述病症是因为血管发生了狭窄,导致身体组织的缺血坏死。泛血管疾病的复杂性在于它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这给医生带来了挑战。治疗这些疾病通常需要横跨多种不同的医学领域,而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医生需要在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这种综合性的治疗往往需要协同多个医疗专业领域的专家,以确保全面而有效的医疗护理。当想通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应该从疾病的上游进行早期筛选、早期干预,而避免头疼看头,脚痛看脚。
今天我们在进博会上启动的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现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想让各个学科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lzz/1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