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经理 >> 总经理要求 >> 正文 >> 正文

管理经验只有一百来天的新人业绩很好两大女

来源:总经理 时间:2023/12/27
三季度报告出来后,有人统计出来了市场上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不含货基);这个月10号结束,管理规模近亿俱乐部又多一个萧楠(新发了亿),其实这个图表是不准确的,马龙是债券基金经理,不应该统计进来,还有几个战略配售和绝对收益的都是债基/偏债混合的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里面,南方基金的茅炜和鹏华基金的王宗合几乎是纯靠新发产品创造规模的(当初都是在行情好的时候单只产品募集亿,茅炜今年发了4只,王宗合发了5只);而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几乎是最硬的,全年没有新发产品,春春却牢牢占据亿俱乐部之列;易方达基金的男神张坤也很硬,今年不过发了80亿,却是管理规模第二大的基金经理;汇添富基金的消费大佬胡昕炜今年也发了个亿的巨无霸,“一哥”刘格菘也有新发巨无霸,但这俩人本身规模也不算小,算是持续营销做得比较好的。注意一下,那些已经管理10个产品的基金经理,如果突然卸任老产品了,那就是要新发产品了,因为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0个产品。这种把戏今年已经在某两位基金经理身上上演好几次了。虽然我相信基金经理管理能力是不断变强的,但是规模仍然是基金经理的天敌,规模的魔咒很难打破,至少历史上是这样。市场有效,资金永远追逐绩优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是基金经理能力的证明,但这其中也有信息不对称,需要时间来消化一些规模,某些基金经理的能力和规模并不完全匹配,是时候发掘一些管理规模不大的潜力基金经理了。这段时间,不断有粉丝催我去发掘一些能力堪比“百亿哥”们但管理规模却不大的冷门基金经理。不负大家所望,民工这就跟大家介绍两位“新人”。提前说明一下,本文绝不是广告,相关基金经理管理时间不长,所以未来业绩能否保持还要打上一个问号。第一位是中邮基金郑玲。点开基金经理,发现她不过是一个管理基金经验不到四个月的新人,但是点开了履历,我吓了一跳:郑玲,北京大学金融硕士,11年金融投资从业经验;曾任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部投资经理,中邮创业基金投资部员工、专户理财事业部投资经理及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现担任中邮创业基金投资总监。万万没想到,这个“新人”,居然是中邮基金的投资总监?好奇心驱使我继续查看了她的业绩,逐步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她管理了两个灵活配置基金,且均不是新发基金,都是老基金增聘了新基金经理上任的,她都不是第一管理人。但查看她的任期回报,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她超出同期平均回报10个百分点,业绩大概是前10%。从重仓股看,她几乎清一色的重仓军工行业,而且上任以来,她几乎换掉了所有的中报披露的重仓股,说明她对这两只基金有绝对的掌控权。以中邮风格轮动为例,中报披露的重仓股都是茅台平安恒瑞这种公募抱团股,而三季报披露的重仓股,郑玲只保留了中国太保;而中邮军民融合这只产品,郑玲只保留了航天发展和中航机电,其他八只重仓全部换掉,连立讯精密这种公募爱死了的大白马就坚决扔掉了(上季度刚被当时的基金经理调进来)。很好,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也非常符合大家对不抱团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对郑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jyq/11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