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三年以来,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科研与成果转化新路径?5月25日,由实验室和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主办的南山呼吸健康论坛暨广州国家实验室成立三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广州开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表示,三年来实验室发挥“总平台、总链长”作用,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面向全国广泛凝聚优势研究力量。此次活动为期三天,设置3个主论坛、26个分论坛及其他会议,包括钟南山、程京、谢晓亮、高福、徐涛、吴玉章6位院士在内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与研究“新生代”济济一堂,围绕肺癌、慢阻肺、肺结节等三大疾病线,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诊断贡献智慧、碰撞火花。实验室交出三周年“成绩单”钟南山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呼吸健康必须成为卫生健康治理的重要议题。论坛恰逢广州国家实验室成立三周年,实验室自年5月18日挂牌成立以来,发挥“总平台、总链长”作用,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面向全国广泛凝聚优势研究力量,按照“双转化、双推广”的科技研发理念,全力开展创新探索。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化“跨学科、高强度、大协作”攻关模式,争取实现呼吸系统传染病、重大呼吸慢病以及呼吸系统诊疗设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在主旨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作《广州国家实验室成立三周年主题报告》。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广州国家实验室研发上市了5款新冠药物疫苗,包括国际上第一个3CL拟肽类靶向新冠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解决了老年人以及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安全使用新冠药物的世界难题;研发了全球第一个通过肿瘤体内注射给药的高效、广谱、低毒、特异性肿瘤化学致坏死药物,填补了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介入治疗空白;建立胸部疾病AI诊断工具,将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1%,减少73%不必要手术;开创胸外科“无管”微创手术新模式,实现45%患者术后24小时内出院,肺癌5年生存率提高7.5%。同时,实验室还研发了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打破了透射电镜%依赖进口的现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主旨报告:“院士天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jyq/12531.html
上一篇文章: 精致中国论坛回顾当代视角下,精致文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