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明硅谷最早是指美国西海岸圣塔克拉拉谷中,从吉尔罗伊到帕罗奥图的狭长地带,现在已经扩展到从圣何塞到旧金山和伯克利的地理区域。因为常年阳光明媚的气候,以及发达的教育体系、科技公司,更重要的是不惧失败和包容各种边缘人群的文化,使硅谷长期以来都是全世界创新的制高点。硅谷得名于半导体材料“硅”,实际上,硅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刻,就是年身材魁梧的阿瑟·洛克为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的团队融资万美元,成立了英特尔公司。在英特尔之前,是年成立的惠普,随后,才是年的苹果公司、年的甲骨文、年的思科、年的eBay和年的Google。一直以来,硅谷一直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硅谷百年史》的作者阿伦·拉奥和皮埃罗·斯加鲁菲在书中谈到:“人们可能会质疑何以硅谷发生在西海岸而不是在美东?后者的居民教育程度更高、更加富有,而且更加国际化。这个答案与为什么嬉皮士诞生于旧金山,或者言论自由运动出现在伯克利是相同的——是一种独特的反现存体制的情绪,以及一种要改变史记的坚定信念使然。”过去20年间,以Google、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硅谷强势崛起,取代了老一代的惠普、思科、甲骨文等公司成为硅谷新的标签。互联网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激发了更多人的创造力,让世界得以更加高效地运行,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如果仔细思索一番后你会发现,相比前两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更多来自我们的感觉,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革命性产品——电灯、电脑、汽车、飞机,甚至互联网本身,其实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与此同时,社交软件吞噬了整个网络世界、搜索引擎成为了获取信息的关键、智能手机几乎演化成为了我们的器官,以Facebook为代表的硅谷互联网公司他们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仍没有太多改变——即通过创造记录甚至掌控人类行为的系统,利用人性的理弱点从用户身上赢得注意力和时间,最终用大数据下的广告来盈利,无论是Google还是Facebook,他们几乎有90%的收入都是靠卖广告得来的。科技的进步更多被用于提高广告效果,而不是去改变世界。就像最近大热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当中硅谷内部人士所揭示的内幕那样,社交媒体正在重新改写文明,它在给我们带来这场便利性革命的同时,也像麻醉剂一般地在提醒我们去注意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创新与开放本来是早期硅谷科技企业的基因所在,但现在的感觉却像是陷入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业循环。《硅谷百年史》写到——我们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硅谷是一个有高科技公司组成的经济体,认为这些公司当然是由工程师而不是商业人士所创办的。但是,也许我们应该从反方向来观察硅谷的商业模式:由于这是一个由工程师而不是商业人士开办公司的地方,因此为他们的公司不可避免地都是高科技公司。工程师想要改变世界,商人更想要赚钱。显然,现在硅谷的商业人士越来越多了。“不作恶”曾是Google的信条,后来Google改成了“做正确的事情”。这种变化本身本无可厚非,但是所谓的正确标准是什么?是商业上的成功唯利是图,还是给人类社会创造某些价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在年7月反垄断听证会上,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一反往日友好姿态,疯狂攻击中国科技公司有“危险性”,标榜自家公司“对赢得与中国的网络军备竞赛至关重要”,在那一刻,这种新旧硅谷文化的矛盾几乎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顶峰。有一个我们无法忽略的事实是:硅谷那批最早的旗帜公司当中,甲骨文、思科、惠普逐渐掉队,苹果虽然市值依然高企,但也越来越像一家效率优先的制造工厂,现在依然还屹立在潮头、还在坚守硅谷开放、包容、创新文化的,似乎只剩下英特尔一家。从科技本身来看它没有情感,但科技背后的企业却是有温度的,企业由众多有着相似文化价值观的个体组成,这些文化价值观往往在决定着企业的走向。在英特尔成立52年的历史上,它曾发生过的三次重要战略转型: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对外宣布退出动态RAM存储器市场,聚焦微处理器;上世纪90年代,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进入到21世纪,错失了移动时代后的英特尔如今更强调“以数据为中心”的战略,全面布局各个细分领域。每一次转型对企业而言都是全新的探索,面对未知的世界往往并非一帆风顺,但英特尔最终也都从伤痕累累当中爬了出来,这其中更多地是靠企业的文化的软实力支撑到现在,文化之于企业就像空气一样,它看不见摸不到,但又不可或缺。当前的英特尔同样面临着重重困境,延迟的制程工艺几乎违反了当年自己提出来的“摩尔定律”、市场格局的变化也迎来了台积电这样的竞争者强势对抗,种种变化逼迫着这位硅谷巨人长期处在转型的路上前行。作为半导体行业执牛耳者,英特尔过去的几十年是怎么做的?它如何在价值观和商业之间做出抉择?驱动它不断向前的动力来自哪里?它所设定的边界、制定的规则、恪守的底线究竟又是什么?伴随着一系列直击企业灵魂的拷问,钛媒体App深度专访了包括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在内的十几名英特尔在职员工,他们几乎涵盖了英特尔的各个部门,当中既有负责顶层技术架构设计的首席工程师、负责创新业务生态的总监,也有来自封装制造工厂一线的技术员、专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经理。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一切从人开始”,人是科技的尺度,每个人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尤为重要。钛媒体相信,从他们口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答案就关乎企业文化。为何称之为“硅谷文化的奠基者”前面提到硅谷公司众多,但似乎只有英特尔更贴近“硅谷”这个词,几十年来深耕半导体领域,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几十年,巅峰时期更是垄断全球芯片市场90%份额,行业地位几乎从未被撼动过,江湖上流传着太多关于这家伟大公司的传说。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有一句至理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树立了英特尔的硬汉形象,像一个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英雄,让历史上的英特尔渡过了几个生死攸关的战略转折点,也因此勾勒出了英特尔的创业精神,这家发源于硅谷的科技企业成为早期硅谷文化的奠基者,也是整个硅谷文化的开端。提到硅谷文化特点,我们会想到这些关键词:包容失败、勇于尝试、叛逆精神、多元文化、改变世界的情怀等等,它们共同将硅谷打造成了世界创新的温床。通常来说,公司早期创始人的做事方式会深刻影响公司的发展,但是在企业从几个人到数万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所带来的影响总归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过去风云变化的50多年,技术方向、商业规则、竞争环境、行业形态,这一切的一切都存在着无数不确定性,在机会与挑战疯狂碰撞的变奏曲当中,只有历经种种磨难后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内核才能驱动它不断前进。那么如果你是这家企业的老板,你会选择把这个企业做大、做强还是做久?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这三个答案都对,但它们的关系却是层层递进的。显然,英特尔的每一任掌舵人都深谙其中之道,并找到了解决的路径,那便是所谓的“文化”。它可能是公司创办者之一戈登摩尔提倡的“鼓励尝试冒险”,可能是第四任总裁贝瑞特坚持的“多元化发展”,抑或是现任CEO司睿博(BobSwan)所讲的那样——企业变革文化先行。企业文化虽然听上去虚无缥缈,事实上并非无道理,它往往体现在那些没有特别具体指令的时候,团队和员工更偏向的一种做事方式和做事理念,而这些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公司重大决策,文化基因也伴随着英特尔的数次转型。现任CEO司睿博为英特尔制定了“六大价值观”,目的也是为了推动内部转型。这个框架包含六个要素:首先,要奉行“客户至上”的理念;其次,将公司视为整体,即“同心同德”;第三,勇敢无畏,用于承担更多风险;第四,尊重真相和透明度;第五,多元和包容;第六,质量为本。这就是英特尔文化的“六大价值观”。回顾英特尔历史几位至关重要的掌舵人的时期,从罗伯特诺伊斯、安迪格鲁夫、戈登摩尔、贝瑞特、欧德宁,再到现在的司睿博,虽然每个不同的时期的口号听上去有些差异,但它们几乎都是在一个框架之下传承至今的。如果说我们对前几个时期的文化价值观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历史故事和想象之中,那么当下的文化价值观则能够在现任员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五朝元老”眼中的勇敢无畏英特尔当前的愿景是“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每一个人”,这句话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好像放在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几乎都适用,那么英特尔是如何诠释它的?英特尔在中国35年的发展是佐证这个愿景的绝佳例证。35年前的英特尔,刚来中国这个未知的市场,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在年的时候,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年加入英特尔的杨旭正身处这样的年代,他现任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作为“五朝元老”,在英特尔已经工作30年,不仅伴随了整个英特尔中国的成长,也历经了公司CEO从安迪格鲁夫一直现任司睿博五个时期。杨旭经历了英特尔公司五任全球CEO,见证了公司文化如何传承和演变那个时期对英特尔来说并不平凡,公司正大刀阔斧的进行转型,宣布退出动态RAM存储器市场,专心发展微处理器业务。经过几年阵痛期后,开始笑傲微处理器市场,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在微处理器市场市占率已超过80%。早期时候,英特尔高层资深的管理者们一年来中国好多次,曾经有一次,英特尔高层在长城上说了一句让杨旭印象深刻的话:“中国遍地都是黄金。”这句话极具前瞻性,因为当时杨旭给英特尔亚太区总经理以及中国区总经理汇报工作时,发现当地OEM的品牌业务很小,不受重视。但却因此打开了英特尔在中国深耕产业链的大门。杨旭回忆起二十几年前的故事,在等待太太移民美国之时,公司交给他一个支持联想等中国品牌电脑公司的项目,即售卖给中国电脑厂商英特尔的母板,加上英特尔芯片来组装电脑。该项目共历时天,汇报完工作后,老板对杨旭说:“俄勒冈州不属于你,你的工作在这儿。”这似乎是杨旭在英特尔中国的起点,也是英特尔在中国建立电脑产业的值得说道的过去。当时英特尔秉承的想法就是“GrowwithlocalOEM”。“生态建立与公司产业领袖的位置相关,只有你所处产业领袖位置,建立生态才有权威性,别人在你这里看到的是希望。”杨旭说到:“一个好的生态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市场验证而建立起的市场地位、公司文化等都息息相关。”英特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lqx/1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