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经理 >> 总经理权限 >> 正文 >> 正文

杨武人物57强国企的董事长李邦

来源:总经理 时间:2021/6/27

见到李邦良之前,许多人告诉我,说他是义乌人,说话的口音很重,一般人会很难听懂。果然,我来到他位于杭州最繁华的CBD地区UDC时代大厦办公楼,和他面对面时,就直接感受到了他那浓重义乌口音的“普通话”。不过,和他一接触,他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企业家气质,让我很快就从他那难懂的义乌话里,听懂了他取得成功的道理。

李邦良是原全国劳模、人大代表,是原强国企之一,华东医药股份集团公司董事长,现在是华东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旗下包括10个医药企业和1个研究院。不过,他是那种你一见面就毫无紧张感的大公司董事长,他的脸上始终是温和的笑容,眼睛里全是温暖的眼神,说话中尽是和蔼的语气。他的办公室和会议室里悬挂着他与两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合影,气氛里多了一些高大上的感觉,显示着他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与人生。

他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学的火箭弹专业,我很奇怪,他怎么会干医药行业?于是我开门见山,直接问他:“李董,您年上大学时,学的的是火箭弹专业,为什么后来到了医药行业?”

他笑着说:“我学的是火箭弹专业,是军事院校。毕业以后先到上海的军垦农场劳动,当时林彪要政治不要军事,就这样分到浙江来的。我在军垦农场劳动了2年,我学工科,然后分到浙江省重工业行业。当时浙江省最重要的重工业企业之一是民生制药厂,这样我就到了制药行业。”

年,民生制药厂分开变为杭州第二制药厂,年更名为华东制药厂。李邦良接着说:“我当时是分到厂里车间的第一批7个大学生之一。我在车间当了4年工人,负责管道修理,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后来当车间主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年7月13日当厂长。说起来,我是工农兵学商全部当过的。”说完他脸上笑容更浓了。

在他脸上轻松笑容的后面,其实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的人生。他是从企业的基层开始,靠自己的扎实与肯干,一步步地走出来。改革开放前的企业,管理尚不完善,他担任车间技术员时,看到车间工人们,虽然机加工技术比较熟练,但是文化程度不高,他就给工人们“上课”,教大家机械制图课程。工人们对他这个大学生开始“另眼相看”,他于是及时联系对外开展机械加工合作,增加了工人们的收入,更是得到了工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这些经历其实只是他后来艰苦创业的初步尝试。

他笑着说:“我当厂长后,有人认为我是‘白面书生’,干不好。正好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迎来新的高潮,我提出要改制,不改制的话,我抓生产和销售、市场等统一不起来。我要求党委书记我来兼。局长说你要兼的话要立个军令状。我真的签了军令状的,如果三年之内不搞好,那么我下台!”他说起这一段来,语气坚定,仿佛还在昨天。看起来他是要把职务抓在手里,其实这是他的一种主动承担责任与担当意识,只有想干事和能干事的人,才会有勇气面对压力和挑战。

李邦良搞好企业的经验中,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先过人事组织这一关。他说:“这一关不过来的话,首先班子思想统一不起来,我怎么抓改革?”人心齐泰山移,上下同欲,方能力往一处使。

统一思想后,李邦良就将目光放到了市场。他笑着说:“我们是做医药原料的,不找市场的话马上就面临亏损,人事问题、班子问题解决好后,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抓市场。”也是机缘巧合,他们与美国默克公司搭上了线,默克公司也正在寻求和国内医药公司合资,对李邦良这样的老企业,同时在医药行业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遇的机会。李邦良笑着说:“我就要把华东制药厂改成中外合资企业。主动与默克公司谈合资。它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我拼命要把它给引进来。”

当时默克公司花了两年时间,在中国考察了28家制药企业。华东制药厂从规模来说,只能算“小弟弟”。但是默克公司去考察了华东制药厂21次,最后在年5月14日与华东制药厂签约。这里面的艰辛,大概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李邦良笑着说:“为什么和我们签约?我体会第一个是人的因素。美国人每次来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及时改了,他们认为我们执行力很强。比如那时我们厂里的厕所是没有蹲坑的,美国考察团里的女士反映上厕所不方便,我们马上就把厂里厕所改造得像宾馆一样。还有他们要求厂区不能吸烟,我就通过职代会修改厂区管理规章,不容许任何人在厂区吸烟。但是职代会表决时差五票没有通过,我做大家的工作,必须通过!所以默克公司认为我们厂小志气大,而这是干大事的基本素质。”他轻松地说着,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有了合资企业的内涵,还要有瞄准市场的拓展。他笑容始终在脸上,接着说:“可以说默克公司是我搞市场营销的启蒙老师,默克公司招聘个大学生到香港培训,当时合资公司没成立啊,就开始培养市场营销人员了,这种启发很大。我派办公室副主任到香港参加培训,回来后成立市场部,当时好多企业根本没有市场意识的。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取之不尽的另一种财富。工厂的组织架构我也向他们学习的,厂长管生产,总经理对外抓市场化,面向市场。”华东医药股份公司现在是多人的企业,其中6人是营销人员,超过浙江省全部制药企业加起来的营销人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年中美华东工业产值做到亿元人民币。

李邦良从毕业后当普通工人,到年担任华东制药厂厂长,进而年成立华东医药集团,是他人生第一次飞跃,这个飞跃靠的是他扎实工作、勤奋努力。而从他担任厂长到成立合资公司,直到年华东制药成为上市股份公司,则是他人生第二次升华,这个升华靠的是他从资产重组到管理重组,并始终把市场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有理念还要有落实,他特别注重在关键的问题上下关键的功夫。他有一个工作理念“-1=0”,就是说搞企业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在关键的环节没有搞好,哪怕你前面%的努力,结果依然都是徒劳。

他笑着和我分享他工作中的许多细节。他说:“关键的工作很重要,不能失误,当时与默克公司谈合资,我的一切工作是为合资成功服务的。比如第一次默克公司的代表来,我把杭州市医药管理局的副局长请来。第二次他们来,我把杭州副市长请来。第15次来签合资意向书,我把浙江省副省长请出来,这些细节很关键,每一次来商量都会关系到合作的成败,我让他们看到,虽然我们现在力量小,但是能争取到政府支持,给他们下决心与我们合作增添力量。另外,为了推广新药品‘百令胶囊’,我自己带队跑了29个省市。结果,不出五年销售做到一个亿!把‘百令胶囊’销量做到第一,尝到了做市场的甜头。我如果不带人去做,不亲自了解市场情况,市场就不打开,企业就发展不起来,这也是关键的。”有理念,抓细节,重落实。李邦良就是特别注意抓工作的主要方面和决定工作成败的重点细节。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有其企业管理的战略思考。李邦良还有一个观念:企业的高层,主要是以道家思想来管理,企业的中层是以儒家思想来管理,企业的基层是以法家思想来管理。因为高层要发现规律和趋势,中层是要能够沟通上下,善于运用启发和感化,基层就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是他把企业管理上升到哲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他有一句话:“优秀的企业是设计出来的。”他笑着说:“一个企业关键是第一把手,要设计一个企业,把企业的定位目标设计好。我每年做工作报告,都是自己写的。都是把国内外最新的管理理念同企业联系起来,提出下一年的工作方向,工作目标,给大家看到奋斗目标了,能鼓励大家,使大家有信心。所以每年的工作报告,我讲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另外一个中层领导要讲究工作管理方法,要团结,要把上层思想理解好,要把下面管理好,这需要儒家思想。那么基层领导就是执行,就按纪律规章制度,奖惩严明。所以这三个层次管理网络和管理层级要分清楚了,大家就能各司其责,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李邦良出生于年,今年75岁了,他还曾经因为拼命工作,每天晚上工作到12:00,有过胃出血的病史。但是从外表来看,他总是精神矍铄,显得比实际年龄小。我比较好奇地问:“您取得今天的成功,除了你在事业上付出这么多努力之外,是不是还因为您本身是义乌人?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义乌人与生俱来,特别是在经济这个领域里面,有独特的经济细胞?”

他笑了起来,但是语气中多了一份沉重:“义乌小商品在上世纪90年代搞得很成功,所以大家以为义乌人天生会做生意。其实义乌人生活很苦啊,苦才在外做生意啊,许多义乌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都吃不饱饭的。我是读初中的时候出来的,我初中三年在外读书,每两天省下半斤米送回家,要省下来给家里,所以生活艰苦。改革开放后,因为做生意能改善生活,所以许多义乌人才会外出打拼。”我们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上世纪国家困难时是什么样的,穷则思变,穷则求变,也许义乌人经历过更困难的时期,比其他人更珍惜通过做生意改变生活的机会。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了这一层意思。

对李邦良来说,读书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先于清华北大录取的,按今天的话来说,成绩都是学霸类的。当时全国才招15万大学生,何况考上军校更不容易,所以他很珍惜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被父母给予了家庭的希望。

李邦良兄弟三人,他父亲分别给他们取名:邦良、邦清、邦忠。大概是希望他们兄弟三人,要善良、清白、忠厚做人。中国人对子女的取名,往往是饱含着父辈对晚辈的期待,小孩在这样的期待中成长,言行就会潜移默化,朝这个方向去走,品格就会无形之中养成。我笑着说:“您父亲对您三兄弟的期待,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得到了回报?”

李邦良笑着说:“我父亲教我们好好读书,还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宁愿人家负我,我不负人家。我母亲也这样,她是读过3年私塾的,是村里保管仓库,她从来不会拿公家一点东西,不会贪。所以善良、清白、忠厚做人是我一辈子遵从的品德。”李邦良用自己的孝顺来回报父母,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刚工作的时候,只有43块5毛钱的工资,他给家里面每个月寄15块钱,自己要存10块钱,剩下的才是生活费用。这种按月从工资里拿出钱来孝敬父母的做法,他一直坚持到他母亲去世。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孝顺,是一个不孝的人,他一定不会对国家有责任感,不会对社会有责任感。”我在这一刻,就想到,也许李邦良的成功背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说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话,他的学校教育更是如此。当时军校每个周六早上肯定要紧急集合,两分钟之内打好背包,进行跑步行军,来回有十来公里。他当时体质并不是很好,但是他说:“部队里就是这样,十公里野营拉练,就是明确的训练任务,不管你跟上跟不上,一定要跟上;不管你做到做不到,一定要做到;不管你想做还是不想做的,一定要去做。我想这是母校学习期间对我的一个重要教育,影响深刻。”这三句话里,核心的思想就是,既然确定了目标方向,就要坚定不移的把它做下去。他笑着说:“搞企业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以前什么都不参加的,不敢上台讲话的。当厂长后就被逼出来了。你必须同政府部门打交道,包括政府部门里面的局长、处长、科长,你愿不愿意都得去,我有时等两个小时见局长、处长的,我虽然是大企业的董事长,但是我很尊重他们,我相信最主要的是把事情做成功,你摆个架子人家不理你,不给你办事。我一直告诉自己,就是目标方向定了以后,不管会不会,愿不愿意,有多大的困难,必须要执行。可以说这个是在学校的时候我得到的感悟吧。”

我笑着说:“您从大学毕业将近一个甲子了,如果请您对在校大学生提些建议的话,您想说些什么?”他笑着说:“现在的大学生赶上了好时代。在大学里面要把基本功练好,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走向社会后,自己认定一个方向,对自己要有正确认识,看准这个方向,看准目标,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一个人一辈子要做成功一件事情的话,专注很重要。人的聪明程度是差不多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沟通协调能力很重要。普通人你就是不当干部,不当领导,也是要沟通、要协调的基本能力才能更好胜任工作。每次公司招来大学生,我给他们第一条讲的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搞得不好,你有知识也难发挥作用。事业是都要共同来完成,共同合作,共同奋斗。所以对于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的建议是一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是找准目标后,专注干下去。人同人之间的差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坚持两个字。”李邦良说这些的时候,我能看出来,他是很认真的,是经历社会磨砺的肺腑之言。

李邦良在原来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济世、诚正、自主,务实”。我粗看一眼,与大学母校校训“团结、献身、求实、创新”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邦良也是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带到自己的事业中去的。除了李邦良自己的努力,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又受到这么好的学校教育培养,那么创办一流的企业,成为杰出的企业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我们就只做几个品种的药,但每个品种都上10亿”。李邦良说这话时一脸自豪。我想引用李邦良企业管理的六个观念,来概括他的成功诀窍:“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效益最好”;“不求品种很多,但求产品最大”;“要么唯一、要么第一”;“专注专科、特殊用药”;“不一定要做火车头,但一定要乘上第一节车厢”;“不做大鱼塘里的大鱼,要做小鱼塘里的大鱼”。可以说这也是李邦良的人生写照与思想总结。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人生示范,能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离开他的办公室,我看到时代大厦耸立在钱塘江边高楼林立的大楼之间,钱塘潮水起伏汹涌,一只苍鹭在翱翔,也仿佛看到了李邦良搏击医药事业的辉煌人生。

欲读更多作者文章

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lqx/8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