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总经理 >> 总经理手册 >> 正文 >> 正文

稻盛和夫能抑制欲望虚荣心拥有克己之心的

来源:总经理 时间:2023/11/29

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优先考虑他人和社会,并付诸行动。这样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拥有克己之心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稻盛和夫#盛和塾

1、我们既有依靠本能驱动的心灵又有依靠理性驱动的心灵

我们人有控制自己心灵的方法。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必须思考“我们是谁,自己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肉体是我们,还是心灵代表我们呢?这样思考问题的人很多。

但事实上,两者只是“自己”的附着物,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另有所在。

其证据在于,如果把心灵当作自己,那么我们知道,我们既有依靠本能驱动的心灵,又有依靠理性驱动的心灵。

就是说,我们的心灵会对各种各样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会动摇不定。

这时候,控制自己的就是“意志”。比如,自己对自己说:“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总是发牢骚、鸣不平,忍耐一下吧!”这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来遏制动摇之心。

那么如果你问,是谁在使用意志,对着自己的摇摆不定之心说话?答案就是你自己。

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真我”支撑的意志在控制自己。

所以不管环境变得如何严峻,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要用坚强的意志来掌控自己的心灵,全身心投入工作。

必须要有这个过程,我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认为,持续这个过程,是达至成功重要的条件。

所以正像我所讲的那样,当事人在成为研究者、技术员之前,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

这是因为人在用心灵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当事人的个性、人品会直接反映出来。

性格粗犷的人会暴露出粗犷的一面,导致他判断失误。

正因为如此,首先应该教育他,让他养成客观公正判断事物所需要的品格。

同时,还要求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项目具备非成功不可的强烈愿望和坚定意志。

自己具备这样的品性和意志,加上公司干部们某种程度的理解,那么即使是人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课题,也应该能够做成。

有人认为自己或许能力不够,但是只要具备普通标准的能力,就能成功。

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无论如何非成功不可”,不断地深思,愿望就能成真。

2、克己自律的道理光用头脑理解还不够

克己,于事事物物临机而克,则不克。平素修心则克也。

译文:克己,凡事想要在当时当地、即所谓临场去克己,很难克得了。必须在平日里就振起精神,进行克己自制的修行才行。

人们在听到克己重要性的告诫时,会说:“好,我明白了,到时我一定注意。”

但一旦遭遇状况,并不能立即将克己精神付诸实施。

正因为这样,西乡说道:“克己,平素修心则克也。”

就是说,克己自律的道理,光用头脑理解还不够,必须从平日起就要进行抑制自身欲望和邪念的训练。

而且抑制欲望和邪念这件事要成为习性,就是说,必须融入自己的性格,必须达至此种境界。

没有成为自己的性格,沒有变成自己的血肉,那么一旦出现情况,那时即使想要克制自己也克制不了。

所以,从平时起就要努力克制自己,进行克制欲望的训练,也就是要不断努力去提升心性。

我一直强调“企业经营由经营者的器量决定”。不管你主观上想把企业搞得多么出色,但“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挖洞”。

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经营者的品格,即人的器量大小。

例如,企业小的时候经营成功,但随着企业规模变大,经营者掌握不住经营之舵,导致公司破产倒闭。

因为经营者没能随着组织规模扩大而拓展自己的“器量”。

企业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增加知识、增强技术技能,还要求经营者相应地扩展自己的“器量”,也就是说,经营者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性、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人格。

我年轻时也不具备优秀经营者所需要的那种“器量”。

年轻时,许多方面都不成熟,但我有点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缺点,我每天不断努力,使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3、平日就不断用严格的克己精神进行自我修炼

本能层次的判断就是用利己心判断。当意识混沌不清时,只会这么去思考,经营者也不例外。

到底赚钱还是不赚钱?用这种本能考虑问题,做出判断,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

或许有人会说:“我才不会以那么低级的本能判断事情呢。”但是,排除本能的判断实际上极为困难。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必须是平日就不断用严格的克己精神进行自我修炼的人,必须是时时用严厉的目光注视自己内心的人。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是以“本能”,而是以“感觉、感情”做出判断。

所谓“感觉、感情”就是人的“五感”。比如,以美丽、漂亮作为基准对事物做出判断。

所谓美丽、漂亮,不仅指眼睛的视觉,还指耳朵听到的声音。

但是,这样的基准误差很大。到昨天为止还觉得美妙的音乐,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就觉得不好听了,转而想要追求更动听、更高级的乐曲。

人的“感觉、感情”其实是很不稳定的东西,用它作为基准判断事物,判断的结果难免因时而变。

或许有人主张应该以“理性”判断事物,尽量不凭感觉、感情,不让本能外露。

但是,理性虽然可以用来对事物进行分析,进行逻辑推理,却无法做出决断。

比如,诸位将课题抛给部下讨论研究,部下会提出各种问题:“部长,如果这么做,会有这样的结果。”

但是,当你问他“那么,你认为怎么做好”的时候,他就会说:“不!那是部长应该决定的事。”

“这么做,或许会有这样的结果;那么做,或许就会有那样的结果。我不过是做分析推导,究竟采取哪种方案,应该由部长来决定。”

结果,驱动理性并不能得出结论。

所以,在对事情做出决断时,我们应该具备尽可能高层次的判断基准,也就是提高到哲学层次的判断基准。

为了能够使用这种基准判断,我们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性提升到高层次的境界。

也就是说,聚焦到“对社会、对世人是有利还是不利”这一点上,对事物做出判断。

4、拥有一颗克己之心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如何应对考验决定人生成败。

中国古典中有“唯谦受福”的说法。意思是傲慢的人得不到幸福,只有拥有谦虚之心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说到“谦虚”或“谦敬”这个词,有些人会联想到不体面、缺乏自信。但这是一种误解。

人正是因为自己内心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东西,才会趾高气扬、摆臭架子,借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不管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声望,或是成为统领众多部下的大企业、大组织的领导人,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一丝傲慢。

同时,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优先考虑他人和社会,并付诸行动。

这样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拥有克己之心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比如说,想做成某项工作,或是成就某项事业时,有些人80%都做得很顺利,剩下的20%却无法跨越。

这里说的是那些开始干得还不错,但最终无法达成目标的人。

刚刚开始的时候,小心谨慎、不失谦虚、拼命努力,也因此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甚至事迹都登到了报纸杂志上。

但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放松了克己的意识,萌生了爱己之心,就是利己心开始膨胀,渐渐地开始自夸自赞起来。

觉得自己“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干得真不错”,慢慢地就傲慢了起来。就是说,随着成功的到来,随着名气的提升,自己起了骄傲自大之心。

所谓考验,一般认为是苦难的考验,但我认为不仅如此。对于人来说,辉煌的成功是更大的考验。

看到那些事业成功,获得地位、名誉和财产的人,我们往往会投去羡慕的眼神,觉得“那个人真幸福啊!”但是,那也是上天给予他的严酷考验。

比如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中,有人20多岁就拿到数千万,甚至上亿日元的年薪。这个报酬与日本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相当,甚至超过。

一般而言,大学刚毕业的新员工,二十二三岁,年收入只有万日元。能拿到同龄人十倍以上的年薪,确实称得上是成功人士。

但是,这种年轻时的短暂成功和名誉,绝不能保证将来继续成功。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才能出众,年轻时赚到大钱,在周围人的奉承吹捧中忘乎所以,所以就不再思考未来,只追求一时的享乐,到最后追悔莫及。

足球运动员的职业寿命通常只能到三十岁左右。如果说人生有八十年的话,在此之后还有五十年的漫长道路。

成为教练或助教留在球队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职业运动员都会去往新的领域开始新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以何种态度度过现役时期,将决定其此后的人生。

有的人觉得“靠自己的才能赚到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花天酒地,任性挥霍,最终身败名裂。

而有的人,从现役时期起就做什么都认真踏实。

退役后,即便成了普通公司的普通员工,也照样兢兢业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

看到这样的事例,我甚至会想,神灵赐予某人优越的条件,是为了测试在这种条件下,此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面对这种考验,应对得好,就会有好的结果;应对不好,就会有坏的结果。

人生变化无常。“那个人如果当初没有那么成功,后来的人生也许会更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与此相反,即便是遭遇苦难,却能战胜困难,度过美好人生的案例也有很多。

不管是喜逢幸运,还是遭遇灾难,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谦虚,不失自我,这才是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jiadicar.com/zjjsc/11821.html